水性涂料以水为主要溶剂,对人体与环境危害小,并且具有施工方便、安全性好、易于储存运输等特点,已成为现代涂料的重要发展方向。目前水性涂料在建筑涂料和电泳涂料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,但在金属防腐蚀涂料方面的使用还很有限。在钢铁表面使用水性涂料,在干燥过程由于有水和氧的存在极容易发生腐蚀,即称之为闪锈。特别是在高碳钢或者铸铁件上涂刷水性涂料,闪锈问题很难解决。
1.在水性涂装施工过程中,类似闪锈的另一种漆膜缺陷,漆膜起痕的现象,其根本原因似乎也由电化学的现象产生(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表面张力差所引起的贝纳德漩涡,引起表面张力差的原因即是电化学现象)。这种现象虽然不像闪锈那样被普遍看作严重的施工问题,但对漆膜外观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。笔者经历过在涂有车间富锌底漆的钢材上施工时反复遇到此类问题,表面出现划痕的马口铁板或度锌板也非常明显。
2闪锈抑制剂的选择
2.1水性涂料闪锈抑制性的测试方法
某公司对于水性工业防腐涂料闪锈抑制性的测试采用了下面的方法:按标准条件(温度:23℃,湿度:50±5%)制板并将试板水平放置24小时后,观察漆膜表面有无锈点(斑);之后立即将试板浸泡在相应溶剂中去除漆膜(必要时可用木质工具),观察底材上有无锈点。若漆膜表面无锈点(斑),底材上也无锈点,则表明闪锈抑制性合格,评定为“正常”,否则评定为“不合格”。
按照涂料检测的标准来讲,上述测试方法有其合理性;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,类似的标准条件是可遇不可求的。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,最好人为制造一些低温高湿或者高温高湿的条件进行试验和检测,例如“温度35℃,湿度85%”,才能对闪锈抑制剂做出有效选择。
由于到目前为止,国内并没有闪锈抑制性测试的统一方法,某涂料论坛上甚至出现了水性涂料闪锈抑制效果达到“20天不闪锈”这样的“怪论”。因此,选择一定的检测方法来检测闪锈抑制性才具有更好的实践意义。
闪锈抑制剂的作用机理
通常来讲,闪锈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与涂料长效防腐蚀机理是一致的,也有缓蚀型、钝化型和屏蔽型这3种。由于闪锈现象是电化学作用产生的,因此采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来释放负电荷而起到缓蚀作用,这是最为简捷、也是最为有效的办法。但这类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由于离子性太强,导致漆膜的长期耐水性下降,因此而随着技术的发展,也逐渐出现钝化和屏蔽效果的闪锈抑制剂,正因为抑制腐蚀的原理基本一致,这类产品也同时具有了抗腐蚀的长效性。